时间:2022-12-25 浏览量:850 【打印此页】
泉源: 中国科学报
克日,中科院细密丈量科学与手艺立异研究院大地丈量国家野外科学视察研究站科研职员踏上南极科考征途,加入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克日,《中国科学报》连线该院正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科考使命的实验师桑鹏时,他体现此次南极科考差别以往。
《中国科学报》:讨教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周边天气情形怎样,现在正在开展什么事情?
桑鹏:我们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普里兹湾沿岸。中山站年平均气温零下10℃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36.4℃。中山站受来自尊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吹东南偏春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年平均湿度54%。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征象,现在南极是一连白天。
我现在加入了海冰卸货、油囊加注、直升机摘挂钩、越冬物资分类入库等度夏时代最主要的物资卸运事情。度夏时代还要与上支驻扎步队的队员交接各项事情,如举行科研物资清点、科考要害装备的事情状态巡视等。另外,我们要为新装备的装置做好准备,执行科研视察使命。
《中国科学报》:此次科考使命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
桑鹏:我的科考使命是执行中山站固体潮和地磁项目度夏及越冬时代的科研视察使命。
固体潮是地球对日月引力作用的响应,因此地球重力固体潮的视察资料中包括了与地球各圈层物理结构和动力学性子有关的富厚信息。固体潮的视察与研究是相识地球内部结构、形貌地球动力学历程、诠释地表运动方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使用负荷潮理论,研究极地冰雪负荷对该地区重力场转变的影响。别的,极地的大气、温度转变很是显著,接纳视察获得的重力潮汐资料和气压、温度视察资料举行相关剖析,能够确定极地的大气重力信号。
我们将通过凭证差别浪潮模子盘算的浪潮负荷对视察效果举行修正,对重力潮汐视察效果和潮汐理论模拟效果举行剖析较量,探讨浪潮负荷和极地固体潮的耦合机制。我们将起劲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取得更富厚的极地研究履历和名贵的第一手视察资料。
《中国科学报》:这是您第三次加入南极科考。此次科考与以往有何差别,需要战胜哪些难题?
桑鹏:此次南极科考与以往差别。为了更新视察手段,提高视察精度和现场收罗数据质量,此次科学考察需要更新部分视察装备。使用度夏时代短暂的气象窗口期,完成新仪器装置、初始化参数标定、试视察及数据质量评定等事情。另外,要对视察情形及视察设施举行维护维修,为越冬时代的科考和视察事情做好准备。
我们需要战胜的难题主要是低温、强紫外线、大风、静电等对仪器清静和调试事情的影响。越冬时代,需要战胜狂风雪的影响,准时举行外出视察和巡视事情。另外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网络信号很差。可是,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些难题,确保完成既定科考使命。